2024年全国农垦企业对外合作稳步推进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能力持续增强
2024年,全国农垦系统充分发挥农垦对外合作排头兵作用,利用集团化、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挑战,深入挖掘合作新机遇,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对外合作工作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农垦企业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
截至2024年底,有11个垦区在3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84个对外合作项目,累计投资284亿元,境外营业总收入达到114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0%和6.9%,实现利润3.83亿元,带动当地就业人数5万余人。农垦企业境外拥有耕地面积达233.57万亩,较上年增长4.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7.23万亩,产量91.4万吨。
一是稳步拓展对外合作区域和领域。各垦区积极响应农业“走出去”号召,在巩固既有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新区域、新领域。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围绕资源、品牌及网络建设,不断扩展国际化战略,业务范围从原来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澳洲乳业发达国家逐步拓展到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阿根廷、以色列等欧美等国家。广东农垦2024年整体承接中成集团海外糖业项目,实现了继天然橡胶产业之后对外合作的又一重大突破。
二是持续提升天然橡胶生产能力。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垦区持续巩固拓展境外天然橡胶产业,2024年橡胶产量较上年增长18.4%。广垦橡胶集团在泰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布局天然橡胶产业,在全球天然橡胶行业中地位日益巩固。海垦橡胶集团积极推动境内外企业全方位融合,在喀麦隆、印度尼西亚等国种植橡胶。云南农垦依托境外替代种植项目,积极在缅甸、老挝等国家开展天然橡胶种植、加工。
三是不断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各垦区持续加大对外合作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优化对外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北大荒集团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开展种植、土地租赁、农产品加工、粮食贸易等业务,产业布局已从种植端向产中产后延伸。北京首农集团以合资合作方式围绕家禽育种及销售、食品加工、水产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在境外累计投资10.13亿元。天津食品集团充分发挥保加利亚公司示范区储粮平仓作用,不断拓展境外贸易业务。
四是全力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农垦企业时刻牢记“国家队”的职责使命,从国家对外合作大局着眼,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不断增强境外合作伙伴获得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云南农垦在境外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同时,利用替代种植政策积极协助当地开展禁毒工作。广西农垦依托印尼海外产业园项目,积极帮助中铁股份、蒙牛印尼工厂等企业落地当地,助力国内企业对接境外业务。湖北农垦长期深耕莫桑比克,在非洲推广高产抗旱机械化种植等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农垦企业在对外合作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境外合作不确定性增大。具有国资背景,在进行海外收并购时,农垦企业经常受到特别关注和严格审查。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府运行效率低,加大了对外合作的不确定性。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资金压力大、经营风险高。境外项目不能享受国内的农业保险、种植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政策,国内融资成本高,加上所在国融资难度大,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人才缺乏,境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农垦企业普遍缺少现代国际化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既懂管理又懂业务还熟悉当地文化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在战略布局、市场调研上投入不足,影响了境外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农垦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强化政策支持、产业规划、垦垦协同、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农垦对外合作排头兵作用,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外交大局。
(一)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为农垦企业在对外合作中争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进口配额和生产资料农机出境以及重要农产品回运等政策支持。力争将农垦企业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间多双边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为农垦企业走出去创造机会,增加发展机遇。
(二)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鼓励支持农垦企业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研究分析东道国需求,确定重点合作的领域,做好产业规划,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加强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加强国际合作竞争,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
(三)推进垦区对外协同发展。推动各垦区加强境外企业间的单体联动和区块协同,形成垦区间对外竞争的合力,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农垦系统在农业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提高服务“走出去”的能力。搭建政企、银企服务平台,发挥农垦对外合作联盟、社会团体作用,为农垦“走出去”提供权威的贸易政策解读、投资环境分析、法律法规咨询、金融保险对接等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困难,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